天然氣壁掛爐怎么用(實測壁掛爐的正確使用方式)
一到冬天除了中國的最南端的幾個省份,幾乎所有地區都要為取暖而發愁。目前主要的取暖就兩種方式,一種是集中供暖,一種是自采暖。集中供暖就不多講了,今天主要聊聊自采暖。
自采暖的方式有很多,對于南方地區而言可選擇的方式也比較多,畢竟冬季環境溫度比較高。而對于北方來說,自采暖幾乎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購買壁掛爐鋪設地暖或暖氣。
很多北方住戶一到冬天就頭疼,因為壁掛爐一開,燒的都是人民幣?。∫惶鞜齻€30-50元的家庭大有人在,按照四個月的取暖季來算,一年因為取暖要燒掉3600-6000元,讓人心疼。
多數人的印象:壁掛爐一開 簡直就是在燒錢
那壁掛爐真的這么費錢嗎?這個問題無法一概而論,因為決定壁掛爐耗氣量的因素非常多,其中硬性條件就非常多,包括戶型朝向、房屋的位置(是否為邊戶)、壁掛爐品牌、地暖鋪設的方式、甚至整樓的供暖、保溫效果,都會影響你的耗氣量。這些硬性指標對于絕大部分家庭來說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咱們今天來聊聊從使用的角度該如何省錢。
每天不到10塊錢 壁掛爐不費氣我是如何做到的
由于此前居住的一直是集中供暖的房屋(集中供暖30元/㎡),所以對于壁掛爐的認知基本停留在評測測試數據和網絡上的一些資料。近期由于搬了新家,改用了自采暖,所以有機會實際使用一次壁掛爐。
我居住的小區是一個2015年的新小區,房屋面積105㎡,12層高層,南北通透戶型,非邊戶。從這幾個數據來看,我們家的保溫、采光效果都非常好,理論上使用壁掛爐都屬于比較省氣的類型。
壁掛爐是小區標配的法羅力多米娜G5,熱效率93%,全小區應該是開發商統一安裝的,所以到了冬天取暖季,理論上來說我的上下左右的鄰居應該也都是開啟壁掛爐的,這種情況下對比只有自己家燒,又會節省一部分燃氣。
我大概11月初開始測試并記錄了燃氣的數據,開機前兩天我將溫度調節至55-60度,印象中12小時就燒掉了20多立方米的燃氣,約合人民幣50多元,讓人肉疼。
燒了一天后家里水溫上來,家里也比較熱,我將溫度下調至35度,后來有一天北京降溫,我將溫度回調至40度,一直保持至今。期間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呢?11月13日我在燃氣APP上報的燃氣表數值為1905立方,12月6日查看燃氣表數據為1990立方(期間包含了每天至少2頓飯的燃氣),期間共使用燃氣85立方,減去10立方做飯花費的燃氣,實際上這期間壁掛爐使用的燃氣應該在75立方左右,一共記錄了23天,平均每天耗氣量是3.26立方(大概可以估算出壁掛爐每日實際燃燒時間為2小時左右),按照2.61元/立方的燃氣計算,平均每天的燃氣花費為8.5元左右。
以供暖季120天為例,通過數據可以估算,一個采暖季下來需要391立方燃氣(在第一階梯范圍內),大約需要1021元。此外算是北京市冬季自采暖的補貼,預估會額外補貼兩三百元的燃氣,整個冬天來看采暖花費非常省。而較比集中供暖來看,按照30元/平方的標準計算,105平米冬季集中供暖需要繳納3150元。
開40度水溫,室內會不會感覺冷?
看到上面這個數據,相信很多使用壁掛爐的用戶會不服。你開40度的水溫,室溫豈不是會很低?
根據我多個溫度計測試的結果來看,南向房屋白天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室溫可達24.5℃左右,開窗通風或晚上無陽光的情況下,室溫依舊能保持在23℃以上。北向無陽光直射房間室溫可保持在20-21℃左右。整體體感溫度比較舒適,白天可穿著薄秋衣在室內,晚上偶爾會穿秋冬款的睡衣在室內不會有冷感。
此外,由于第一天使用壁掛爐我也測試了開到55-60度的溫度,室內溫度可升高至25℃,跟開40度水溫的主要區別是地板溫度的差異。水溫調至55度以上,壁掛爐幾乎不停機,赤腳的情況下,能明顯感覺地面有熱感。而開40度地面則無明顯熱感,但不會有冰腳的感覺。
調高溫度的結果就是溫感上升并不明顯,但耗氣量卻提升了數倍。
如何開壁掛爐更省錢:
壁掛爐省錢的核心原理就一點,就是讓壁掛爐盡可能少的點火工作,想要少點火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壁掛爐本身熱效率高、房屋保溫性能好、房屋可從附近或環境中獲得額外熱量、人為合理使用調節壁掛爐。
壁掛爐的選擇上建議選擇熱效率超過90%以上的產品,盡可能地選擇大牌產品,畢竟對比日后的用氣消耗和安全性而言,壁掛爐的支出并不算大頭。
房屋的保溫性方面,一方面是新樓肯定比老樓好,另外開啟壁掛爐后不要頻繁開窗,此外如果窗戶密封性不佳,可以購買一些密封性材料對窗戶進行改造,這個非常關鍵。
關于房屋除壁掛爐外的其他熱源上,建議選擇南向的房子,可以獲得更多的光照時間,通過太陽的光和熱,彌補室內熱量的損失。此外周邊鄰居同時采暖也會增加壁掛爐的省氣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為的合理調節,我建議初次開啟壁掛爐溫度可調節至55-60度,燒1整天,讓水溫上升。然后將溫度調節至40度,再燒一整天,觀察室內溫度,如果室內溫度在18-22℃之間,那可以持續保持40度的水溫,后續也無需再調節。